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各班心理委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基层组织的作用,10月29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我校全体心理委员进行了主题为“心理危机及干预方法”的培训。
此次培训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王永主讲。培训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意义、方法和策略。在干预对象的识别方面,王永结合我校实际,让心理委员重点关注几类人员:
一是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侵害、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二是患有严重身体或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三是学习和适应困难的学生。如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四是其他类学生,如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以及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等。
针对这四类学生,特别是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心理委员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在发现危机后,在尽快向有关人员汇报后,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当事人的安全,保证当事人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
最后,王永通过案例分析讲述心理委员应该怎样识别与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以及想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危机干预工作者所必备的特征。
“爱人以仁,其善弥高”。王永勉励心理委员们用更多的爱心、尊重、理解和支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塑造自己更美好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