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实验楼二楼会议室召开2014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会。2014级高专与2011级初专各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
会议先是通报了上个月开展的心理健康普查情况。10月下旬,我校组织了2014级高专和2011级初专共1280余名新生参加了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所有参加普查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普查结果显示,我校2014级高专学生和2011级初专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部分同学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心理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困扰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强迫症状(如对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等状况)、人际关系困扰(如在乎别人视线、总注意周围的人等状况)等,这一统计结果与国内其他高校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随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永就新生常见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倾向进行了介绍,并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入学适应是阶段性的问题,随着更深入地融合到学校生活中来,大一同学会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建立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多同学的心理问题是由应激事件引起的,随着压力源的消除,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会逐渐好转;同时,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成长的潜能。二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充满爱的人际环境。班主任和辅导员多与学生接触,特别是那些心理和行为有些问题的同学,更要经常与他们进行贴心的沟通,为他们乃至每位同学建立成长档案;利用好班级心理委员、班干部和宿舍寝室同学,多举办心理健康方面的主题活动,建立帮扶小组,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空间。